首页院系介绍党建工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实验中心校友会
 
栏目导航
 相关文件 
 学生活动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风采>>正文
我院2025年攀枝花市共富社会实践:传承三线精神 追寻红色记忆——“三线星火传承”队
2025-06-26 11:05 李树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攀大青年学子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引导青年学生铭记历史、砥砺奋进,深度挖掘三线建设历史,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际行动力量,让三线精神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精神火炬,6月21日至6月24日,我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三线薪火传承”队在王海涛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前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迤沙拉历史文化景区、攀枝花西区火红年华景区与三线建设文化公园以及攀枝花大田镇,开展了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月21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学习之旅。馆内丰富的文物与珍贵的历史照片相互映衬,生动地展现出三线建设时期条件的艰苦以及辉煌成就的来之不易。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先辈们在恶劣环境中挥洒汗水、拼搏奋斗的场景,深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股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此次参观,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成为激励大家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为进一步探寻三线建设历史,6月22日,实践团队前往迤沙拉历史文化景区。在迤沙拉村,村干部热情地为团队成员讲解了该村的村史。他提及,在三线建设时期,众多建设者满怀建设祖国的炽热豪情,从五湖四海奔赴攀枝花。迤沙拉村与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工业基地攀枝花同处一地,成为许多建设队伍驻扎休整的关键站点。如今,迤沙拉村的村民们积极挖掘彝族文化,精心打造别具一格的情景演出,巧妙地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同时,他们规范农产品市场,引领全村走上了文旅融合与农产品经销双轨并行的发展道路,充分展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6月23日,实践团队前往攀枝花西区的火红年华景区和三线建设文化公园。火红年华景区作为电视剧《火红年华》的取景地,具备独特的三线文化背景。成员们参观了三线文化展示厅,并体验了干打垒、推独轮车等项目。生活用品展区内摆放着200余件搪瓷缸、铝饭盒、劳保手套等物品,每件物品都留有岁月使用的痕迹,让成员们深切体会到三线建设初期创业者的艰辛。

初心园和习风园清晰地展现了1964-1980年间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历史脉络。团队成员通过参观三线建设时期的旧器物,像煤油炉、电机车和录音机等,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线建设历史的背景,认识到三线建设初期所面临的挑战与困难,也更直观地体会到先辈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为深入探究三线建设初期的背景,6月24日,实践团队前往大田会议纪念馆。该馆坐落于仁和区大田镇,这里是攀枝花建设蓝图的诞生之地。1964年9月9日,国家18个部委与云贵川三省负责人在此举行现场联席会议,共同商议攀西开发建设的重大事宜,此会议史称“大田会议”。讲解员详尽地介绍了大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以及选址大田的深层原因。此次会议不仅精心擘画了攀枝花的建设蓝图,还明确选定弄弄坪作为钢铁厂厂址。讲解员着重指出,倘若没有大田会议的深远谋划,就不会有如今的攀枝花。大田会议是三线建设前期筹备工作中的重要会议之一,对攀枝花地区的三线建设发挥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五十年前,十万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攀枝花,于荒山野岭间以血汗铸就了三线建设的辉煌篇章。五十年后,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召唤下,我院“三线薪火传承”队借助沉浸式调研与深度探访,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探寻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路径。

此次攀枝花共富实践活动,不仅使团队成员对三线建设精神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怀,还让他们深刻领悟到弘扬和传承三线精神的重大意义。作为攀大学子,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他们会将三线精神融入血脉,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在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坚信,在不懈努力下,三线精神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激励更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审核:付乔)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