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院系介绍党建工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工作实验中心校友会
 
栏目导航
 相关文件 
 学生活动 
 学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学生风采>>正文
我院2025年攀枝花市共富社会实践:“彝路生花 共富同行”实践团队
2025-06-27 10:55 李树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号召分团委书记李树勇带领“彝路生花 共富同行团队前往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精神抖擞,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田野调研等方式,全方位探寻民族村落的振兴秘诀,在实践中体悟时代使命,用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

6月23日,为深入了解迤沙拉村的发展规划与实践成果,在李树勇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对谢锦美副书记展开了专题采访。于村委会办公室内,谢书记热情且详尽地介绍了村庄的发展规划,内容涵盖农业发展状况、特色产业培育以及文旅资源挖掘等方面,使队员们能够清晰了解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路径,为后续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24日,怀揣着对当地农业生产致富情况的关切,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队员们了解到,由于当地曾长期缺水,祖辈们只能依靠玉米等耐旱作物“靠天吃饭”。而随着水库引入“活水”,番茄、四季豆等蔬菜得以大量种植,蓝莓、草莓等水果的规模化栽种,更让土地结出了“致富果”。村民的收入来源如藤蔓般不断延伸拓展。

队员们与农民面对面交流,咨询种植技术、生长周期和销售渠道,从而了解特色农作物的种植现状。那些长满老茧的手轻柔抚过果实,这一幕所蕴含的力量,远胜任何言语——这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农业不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社会的稳定基石。它赋予城市餐桌烟火气的支撑,让远行之人有了寄托乡愁的归处,更让每一份耕耘都与希望紧密相连。

同时,队员们参观红椿树观景台和金沙江大裂谷。当生态之美与农耕文化相互交融,当田间的果实与山间的风光彼此呼应,文旅融合的潜力如同山间的云雾,正悄然升腾。

6月25日,实践团队深入探索迤沙拉村彝族文化。在弥漫着墨香与石韵的空间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苴却砚静静地陈列着。当指尖轻触砚台那细腻如肌肤般的石面,方能真切感悟到,它不仅是石材与技艺的完美融合,更是彝族儿女对自然的敬畏、对匠心的执着坚守。民族文化的传承绝非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于生活之中的血脉。正如这苴却砚,每一刀一凿刻下的,不只是精美的花纹,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与精神。这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中的“文化铸魂”绝非虚言。守住这些带着温度的根脉,乡村发展的脚步才能更加稳健、走得更为长远。那份源自历史深处的底气,会让每一步前行都目标明确、充满力量。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彝路生花 共富同行”团队深切体悟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真正的共同富裕绝非仅仅是单一的经济数字增长,它如同金沙江奔腾不息的水流,不仅孕育出果实累累的“致富果”,如满棚的番茄、成串的蓝莓,也让彝族刺绣的彩线与古村落的袅袅炊烟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不仅体现着文化传承的温度,更是心灵与土地之间的共鸣。

乡村振兴,从来都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项关乎国家根基的民生工程。广大青年则是为这一工程注入活力的“新鲜血液”。乡村振兴,兴的是产业,聚的是民心,守的是文明。而青年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必将为这份“兴”带来更为蓬勃的未来。

(审核:付乔)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 外国语学院